钱柜登陆,钱柜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137U/2025-260215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绍兴市民政局 公开日期: 2025-07-25
主办单位: 绍兴市民政局

绍兴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419号提案主办意见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5-07-2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周圆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老龄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您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419号提案《关于多部门合力推进和完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议》收悉,现将主办意见函告如下:

截至2024年底,绍兴市共有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140.6万,老龄化率31.76%,老龄化率逐年提升。近年来,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标“两个先行”,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高质量实施“越享老”行动,着力构建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城乡统筹、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全体老年人共享。

一、前阶段工作

(一)聚焦顶层设计,推动体系构建走深走实

一方面重构政策体系。出台《绍兴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推进养老服务设施提标行动等6大行动,开展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等18项重点工作。今年在全省率先完成《绍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迭代,新增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家庭养老床位等4个项目,优化调整“爱心卡”、养老护理补贴等6个项目。另一方面重塑工作体制。发布《绍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绍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等系列文件,先后召开“一老一小”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暨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整合全社会老龄工作资源。

(二)聚焦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发展提质提能

一方面加强设施保障。围绕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施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年提升行动,全市已建成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0家,城乡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08家,实现乡镇(街道)和城乡村(社)全覆盖。聚焦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58%,加大认知障碍照护供给,全市累计建成认知障碍床位2000余张。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一盘棋”推进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落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实现全覆盖。2025年,全市养老领域重大项目中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15.84亿元。凤凰山高品质养老院建设有序推进,越城区西城广场、上虞区康养中心等项目已完成建设,年底前可投运。另一方面加强队伍保障。先后开展绍兴市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能力提升等培训,2024年,全市共培训养老服务人员6017人次,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稳定在24.5人以上,高级、技师护理员占持证养老护理员27%以上。各地突破劳动年龄界限,扩大特岗津贴覆盖范围。

(三)聚焦优质供给,推进为老服务可感可及

一是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高龄津贴全覆盖,已惠及高龄老年人超16万。以高龄、独居、空巢、残疾老年人为重点,2024年探访困难群众15.07万人次。推进特困供养机构优化整合,越城区、柯桥区、新昌县已实现特困人员“一院供养”。二是落实惠民暖心服务。以独居、高龄等困难老年人为优先保障对象,2024年,新增老年食堂80家,助餐点297个,较好缓解了特殊群体老年人“吃饭难”“吃不好”等问题。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价的“六助”服务,全市累计发放29万张,培育和吸引运营主体、爱心商家300余家。三是鼓励社会多元参与。整合农村老年协会、慈善基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低龄健康老人等各方资源,统筹“五社联动”力量,加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有为老服务组织3000余家,农村老年协会500多个,在农村为老服务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聚焦健康服务,深化医养结合。

一方面,促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支持有能力的养老机构申办医疗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同时,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目前,全市共有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23家,其中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有17家,设立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机构有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约合作实现全覆盖。越城区在辖区2家基层医疗机构增加“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职能,推进“两院一体”医养结合运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完善居家社区医养服务。深入实施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看病就医更方便”五大行动,通过预约挂号“村里办”、常用药品“身边配”等行动,打通了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就医便利性大幅提升。通过家中住院“智医管”、安宁疗护“居家伴”等行动,打通居家-社区-医院多元一体化医疗服务,实现老年人常见健康服务需求在家可享。自行动开展以来,已惠及全市26万老年群体,相关工作做法获省市纪委主要领导和市委书记批示肯定。

(五)聚焦适老宜居,打造老年友好环境

一是推进物理空间适老化改造。聚焦公共设施与居住环境两大核心场景,系统推进适老化升级。在公共设施方面,推进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老年人密集场所改造,重点增设无障碍通道、扶手、防滑地面等基础适老设施,保障老年人上门活动安全便捷。2024年,全市112家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无障碍、适老化升级。在居住环境方面,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功能,将家庭适老化改造从困难老年人拓展到社会老年人,提高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两年来,共争取到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中央特别国债超1亿元,截至目前已惠及全市1.5万余户老年人家庭。二是强化数字技术适老包容。针对老年人数字融入难题,双管齐下破除技术壁垒。一方面降低智能技术使用门槛,推动养老服务高频应用增加“适老版”,简化操作流程、放大显示字体,同时保留必要线下服务渠道并配备引导人员。另一方面开展分层分类数字技能培训,依托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设施,通过专题讲座、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基础操作、线上办事、二维码支付使用等技能,提升数字时代适应能力。2024年,全市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培训活动100余场次,累计培训4300余人次。

二、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市工作要求,结合您的意见建议和绍兴实际,推动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织密多元化养老服务网,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1.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推进社会面适老化改造,加大对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支持力度,探索引导老年人合理购买养老金融和保险产品。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社会对老年群体认知与观念转变,广泛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搭建平台、完善制度,为低龄、健康老年人创造发挥余热的机会。

2.加强协同协作,推动多元共治。持续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服务供给。完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老年旅游、康复辅具等银发经济业态,通过公建民营、国企化改革等方式,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强化社会互助共济功能,鼓励公益创投,培育专业为老服务社会组织,营造全社会助老爱老氛围。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四方协同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3.扩大社会参与,促进产业增能。探索养老服务业领军企业(社会组织)成长计划,培育、扶持、赋能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深化柯桥区、新昌县公办养老机构国企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建成投运越城区西城广场、上虞区康养中心等项目,完成柯桥区颐乐园改造提升项目、嵊州市幸福颐养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绍兴市颐养综合体等一批“十五五”期间老龄养老领域的重大项目。

4强化人才保障,提升队伍素质。全面加强养老服务领域队伍建设,开展绍兴市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培训,有效强化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规范落实养老护理员特岗津贴、入职奖补制度,2025年计划新增养老护理、应急救护“双持证”护理员750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5人。

5.加强科技赋能,消除数字鸿沟。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应用适老化改造,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出行、就医、消费等高频事项,优化服务流程。鼓励本地企业结合适老化改造开发老年友好型智能产品,如语音控制家居、健康监测设备等。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便捷智能生活。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老龄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充分考虑您的建议,做好相关工作。



联系人: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处  周永寅

联系电话:0575-88003060



绍兴市民政局

2025年6月10日

信息来源:绍兴市民政局